一九六零年代前
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 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十九世纪末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 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在国际方面,黄金自由进出口,用以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由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 1919年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 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国际认许金条。而踏入1930年代初, 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英国在1931年、美国在1933年),只容许中央银行及各政府之间进行黄金易活动。在这情况下,便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国际间在194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
1934年, 美国总统罗斯褔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邦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兑换价,直至1968年。
一九六零年期间
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联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 35美元的水平。这个新机构实际上是外稳定基金的扩展,使财政部在必要时可增加黄金的供应量来压抑自由市场的金价。
换算:重量
金衡盎司转克乘以 31.1035000
克转金衡盎司乘以 0.0321507
常衡盎司转克乘以 28.3495000
克转常衡盎司乘以 0.0352740
金衡盎司转喱乘以 480.0000000
喱转金衡盎司乘以 0.002083
金衡盎司转常衡盎司乘以 1.0971400
常衡盎司转金衡盎司乘以 0.9114580
公斤转常衡盎司乘以 35.2740000
公斤转金衡盎司乘以 32.1507000
金衡盎司转拖拉乘以 2.6667000
拖拉转金衡盎司乘以 0.3750000
公斤转拖拉乘以 85.7550000
金衡盎司转两乘以 0.8300000
两转金衡盎司乘以 1.2033700
公斤转两乘以 26.7172000
黄金的纯度
黄金成色最少为千分之九百九十五, 而称为 “千足纯金”的金条, 其标示纯度则为999.9。 以下为伦敦金市协会认可的其它重量的金条成色,这些金条通常以现货本地伦敦金价加上按不同市场当时的状况而变动的溢价进行买卖。(以金衡盎司计算的纯金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