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珍珠的色彩温柔迷人,光泽绮丽,自然形态优美,玲挑剔透,不需要 人为加工。特别是珍珠表面具有神秘的隐约可见的晕彩珠光,更显出其清新高雅,神韵异常。因此,从其被发现至今,一直深受人们钟爱,成为最流行的珠宝首饰选材之一。此外,人们也发现了珍珠的药用、美容、保健的功能,使古老的珍珠更增添了迷人色彩。
珍珠产自海水少数贝类及淡水中的几种蚌。在偶然条件下,即当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质如沙粒、小虫、细菌等进入这些软体动物体内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质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成珍珠。海水中的贝类这样产生的珍珠,叫做天然海水珠,淡水中的蚌类产生的珍珠叫做天然淡水珠。人工养殖的珍珠同样有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之分,只不过其成因加入了人为的色彩。
珍珠的古今应用
饰用:正如前述珍珠具有一种特有的半透明性和光泽,以及一种称作珠光的精美变彩一晕彩,使珍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富贵的装饰品。又因为其稀少难得(海水中贝类或淡水中蚌类存珠,并无规律而言,想在自然水域中捕捞带珠的海贝或河蚌,既难又少,只是偶尔获取,所以珍珠在古代又是权贵和财富的象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和养殖珍珠的国家。据《格玫镜原》的记载,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周文王用珍珠装饰发髻的历史。秦汉后珍珠作首饰更为普遍,到唐代珍珠首饰广为流行。我国历代皇帝穿着的龙袍,皇后的玉衣、珠被、珠褥等均有大量的珍珠、宝石加以点缀。清乾隆皇帝的龙袍就是在石青缎面上先加五彩刺绣,后用米珠、珊瑚串成龙、蝙幅、鹤等象征权力与吉祥的图案,看上去极为华贵耀眼。历代达官贵人为炫耀自己的富有与身份,也常以珍珠装饰鞋子,甚至串成珠帘。唐代王昌龄《西宫春怨》中就写道“西宫夜静古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1978年在苏州西南端光宝塔内发现的北宋舍利宝幢是一种佛教“圣物”,高122厘米,是用32000颗珍珠以金丝银线编串和镶嵌其它宝石而成。塔上珍珠颗颗玲挑剔透、灿烂晶莹,塔旁布设九条金龙金光闪闪,栩栩如生,金碧辉煌,实为稀世珍宝。欧洲珍珠的利用基本上是从九世纪十字军东征后开始的。当时东方较西方发达,于是东方一些先进的技术乃至珍珠等被带到了欧洲。较早的犹太教法典就曾提到过珍珠。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西方一度出现了辉煌的“珍珠时代”
药用:
由于珍珠组成成分所致,珍珠的药用价值在我国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利用,享有“康寿之石”的美称。两汉三国的医著《名医列录》、以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19种历代的医书对珍珠的药用疗效都有明确的记载。如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泻”、“主明目、除鼾、止泻”等。
|